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二部 > 动态资讯 > 正文

美联储降息50基点!34万亿“大招”出台!

发布时间:2020-03-04 10:46:00 文章来源:金融行业网


 

 

 

今天,市场上一片喧嚣,全球市场止跌反弹,投资者兴奋。澳洲央行降息了,美联储降息,全球央妈一片“联手合作”。

 

而国内,34万亿的稳经济大招,也已经开始稳步落地,但这一次....

 

 

01

全球央行“联手合作”

 

 

北京时间3月3日11时30分,澳大利亚联储打响降息第一枪,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0.5%,创下历史最低水平。开启全球降息第一枪。

 

 

北京时间3月3日15时,马来西亚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2.50%。

 

 

北京时间3月3日,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表示,该机构正在密切关注冠状病毒的爆发,并准备好在必要时采取合适的行动

 

欧洲央行准备行动

 

另外还有日本央行,表示将入市5000亿日元,目前日本基准利率﹣0.1%。

 

紧接着,最重磅的消息来了,3月3日晚,财联社消息:美联储将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

 

 

全球央行联手出击,降息潮来袭,更多刺激政策还在路上。比如我们。

 

 

02

34万亿来了!

 

 

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龙江、江苏、福建、山东、河南、云南、四川、重庆、宁夏等13个省市区发布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

 

根据这份清单,我们可以大概算出这13个省市区发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额已达33.83万亿元。下面是具体情况。

 

图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总共涉及上万个项目,而这并不是全部,安徽、贵州等地依然在加紧申报。

 

投资、消费、出口是经济“三马车”。消费对应内需,出口对应外需,如今疫情全球扩散,无论内需还是外需均受影响。

 

国家增加投资,也就成了稳经济的重要选择。但很多人会想起2008年的“4万亿”计划。会忧虑这样的投资计划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后果。

 

尤其是,本身就是建筑类行业等基建项目居多,这样会不会造成本次楼市调控措施无效化?会不会造成房价、物价等的不平稳?

 

可以肯定的说,不会!

 

原因一,34万亿看似很多,但并不是一年内的花费,而是自今年起开始的项目,等到所有项目结束的全部花费。尤其是涉及的基建项目很多周期长

 

平均下来,一年并不算多。

 

原因二,这一次的基建计划,虽然也有一些以钢筋水泥为主的传统基建,但更多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新基建

 

这些本身就是国家布局未来的一部分。

 

毕竟我们国家的公路、铁路网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已经基本做到了村村通、城城连的程度。很多人还关心另外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一是财政拨付;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目前大概占到45-50%的比重。后者主要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平台债、平台贷,PPP等。

 

民间投资也会是重头戏。而在34万亿计划推进的同时,楼市却迎警告。

 

 

03

这次真的不一样

 

 

驻马店成为2020年楼市第一个吃螃蟹的城市,但好景不长。近期,河南省政府约谈驻马店,要求坚持“房住不炒”,落实主体责任。

 

 

上周,观察君写过一篇文章中提到:驻马店这个政策,如果后续不被叫停,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被mo ren。这样,预计后续全国各地购房补贴会成为稳楼市的一个重要工具

 

这一周时间,部分地方各显神通,通过地方金融机构间接想要放松,其实是一直在等官方态度。如今官方态度一表明,各个地方立刻熄火

 

比如浙商银行、深圳建设银行分行等等纷纷声明表示大家理解有错,收回了此前政策。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网站相关文件也已被撤掉。

 

如此,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号:调控放松有底线,不能涉及三限,不能主动降低杠杆门槛,尤其是住宅上面。房住不炒依然是关键

 

也就是说,大家所期望的楼市调控放松可能会落空,最少在政策上短期内是不可行了。所以,观察君预计,此后各地楼市调控会转向!

 

两个方向,一是人才,落户。二是商住房。这一点,天津,广州已经出手

 

3月2日,天津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其中提到要满足在津合理住房需求:

 

天津人才、职工落户政策

 

广州也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的新措施。主要内容是:

 

优化商服类项目不再限定最小分割单元;不再限定销售对象,已确权登记的不再限定转让对象。其实,就是广义上的商住房、写字楼等。

 

 

而这些措施的好处就在于,既能稳住房住不炒的基本要求,又能稳经济。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沙特航天局正式成立
下一篇:河钢集团产能“走出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