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 正文

服务双碳目标!申能系统多家企业荣获碳中和领域企业贡献奖

发布时间:2023-11-24 12:41:39 文章来源:申能股份微信公众号(业务二部转载)


   近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碳中和博鳌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大会以“碳中和新时代——机遇,发展,共存”为主题,期间发布了“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碳中和领域企业贡献奖”,申能系统多家企业获此殊荣。
   作为综合性能源企业集团,申能集团近年来积极服务“双碳”大局,在清洁高效煤电、新能源、氢能等多个方面探索开拓,争做能源集团中的低碳发展领跑者、国有企业中的绿色转型排头兵。在碳中和博鳌大会上,申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迪南作主旨发言并表示,申能集团将坚持“先立后破”,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
   氢能先行者服务高质量低碳转型
   作为国内氢能领域先行者,申能提前布局氢能全产业链,积极构建多元化氢能利用场景,助力全国具有先发优势的区域实现高质量低碳转型升级。申能系统氢能产业相关企业按照集团“三纵三横”氢能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尽快由导入期进入成长期、成熟期。
   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能创获“碳中和领域突出贡献企业”奖,旗下浙江蓝能获“碳中和领域最具成长性企业”奖,申能投资的氢晨科技获“碳中和领域创新企业”奖。
   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能创作为国内氢能领域较为领先的产投集成供应商,立足氢能发展的“制-储-运-加-用”关键环节,投资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着力打通氢能发展关键环节堵点,加快推进氢能新技术研发和新场景运用,为申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浙江蓝能设计制造的氢气长管拖车是氢能储运市场主流产品。
   申能能创旗下浙江蓝能是氢储运装备领域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20兆帕、30兆帕碳纤维缠绕管束集装箱和45兆帕、90兆帕加氢站用储氢容器组等多个系列的储运装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与法国彼欧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的塑料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lV型瓶)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在国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领域,浙江蓝能生产的车载供氢系统已成为市场主流产品之一,涵盖氢能重卡、城市客车、物流车、渣土车等应用场景。
   申能氢能论坛上,氢晨科技-氢盛能源新款250Nm³/h PEM电解槽正式发布。
   申能投资的氢晨科技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氢能转换装备供应商,自主研发的H3300燃料电池电堆是全球功率最大的燃料电池产品,进一步提高了商用车燃料电池的功率规格、性能水平和寿命水平。目前,氢晨科技燃料电池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公交车、重型卡车、物流车等多个领域,产品出口到欧美地区。在电解槽赛道,氢晨科技今年6月发布了兆瓦级Hapex 250Nm³/h PEM电解槽,综合电耗达到4.3kWh/Nm³的国际先进水平,电解槽产品已应用于国内首个干熄焦绿电制氢工厂,实现了产氢量1500Nm³/h的常态化运行。
   以绿色金融赋能低碳发展
   在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上,引入“金融活水”是赋能绿色转型的重要一环。申能集团基于能源、金融双主业,积极构建特色绿色金融创新业务,申能系统金融机构以绿色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申能集团旗下东方证券获“碳中和领域创新企业”奖,旗下申能诚毅获“碳中和领域优秀服务机构”奖。
   申能集团旗下东方证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号召,力争到2025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2060年实现投资组合净零排放,将ESG因素全面纳入公司战略、业务和风险管理中。东方证券发布碳中和指数,作为碳排放业务持牌券商,率先落地首单碳排放权交易。同时,东方证券研究所积极开展碳中和研究,在低碳转型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气候金融、ESG等多方面组织、形成关键创新研究,将证券研究工作与碳中和、ESG、新能源方向的产业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打造具备市场竞争力的研究品牌。
   申能集团旗下申能诚毅是申能集团全资设立的基金运营和股权投资创新平台。近年来,申能诚毅围绕绿色低碳新能源领域开展投资布局,贡献绿色金融力量,应用产业背景为被投企业对接整合资源,同时积极引导传统企业向绿色低碳的目标进行业务转型。未来,申能诚毅将继续关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重点行业,强化项目储备和投后赋能,持续以资本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汇聚起共同推动绿色发展的合力。
   

延伸阅读:
   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碳中和领域企业贡献奖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根据中节协〔2023〕9号文件《关于公开征集2023年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的通知》和“中国节能协会创新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核准案编号:0240)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评选,以表彰鼓励在碳中和领域做出重大技术创新、提供优秀解决方案、突出贡献的企业,是碳中和领域极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申能集团领导赴海南开展新能源工作调研
下一篇:申能集团数字商务创新实验室成立两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