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二部 > 动态资讯 > 正文

浅谈中国与气候脆弱国家气候合作:谋协同领导,享共赢成果

发布时间:2021-11-19 16:48:58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雷纳托·红·康斯坦廷诺


    当前,菲律宾、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加纳、卢旺达五个国家都正在进入各自的能源和经济转型提速期,与中国的合作不仅将为他们带来新机遇,更将开启中国和其他气候脆弱国家气候外交的新时代。这五个国家是拥有55个成员国、14亿人口的气候脆弱国家论坛(CVF)的代表。也许单个国家在气候危机面前和世界经济中是相对的弱者,但是他们决心合力,一同寻求气候友好的新型经济繁荣和发展模式,这将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巨大市场和力量。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和产业合作,将使绿色“一带一路”的搭建和铺垫更加宽广,还将为中国带来建设更具气候韧性 “一带一路”的宝贵经验,加强中国国内应对气候危机的能力。
    这或许是一项大胆的提议,但是在面对气候危机前,维持现状不是各国可有的选择。中国过去四十年的经济发展成果已经证明,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具备长远目光和改革魄力。同时,气候脆弱国家早已厌倦西方发达国家总是“说得多做得少”的恶习。因此,在气候外交领域,他们将期许的目光投向中国。
    几个月前,随着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也遭受了极端天气的影响,气候脆弱国家期望这些发达国家在体会到痛苦后会表现出团结的意愿。然而,直到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拉开序幕的那一刻,他们发现这一期望不过是“一把只有两条腿的椅子”——一条腿虚幻地期望着发达国家的同情,另一条腿努力渴求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气候谈判能够产出对脆弱国家有利的结果。然而事与愿违,澳大利亚强硬的“不弃煤”态度无疑是对这把木椅“纵火”,而美国和欧洲站在一旁,没有丝毫谴责。
    这种所谓的西方发达国家领导人的话语如何能靠得住?面对气候危机,脆弱国家亟需的彼此信任和共同目标在发达国家这里都变成了“空头支票”,他们并没有实际交付的诚意。气候脆弱国家同时面临着生存危机和为人民创造繁荣经济和安全未来的双重紧迫挑战,及时、充足、公平的气候资金是全球各国气候合作的基石,而现在,这个基石开始摇晃。发达国家不但再次食言,未能兑现承诺,更持续拒绝认同脆弱国家在适应方面的急迫和长期资金需求。
    十多年前的承诺都还没有兑现,新做的承诺又如何让人信服?发展中国家的信任和耐心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逐渐流失。互信一旦扯破,就再难修补重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不断强调:气候危机已到达“红色警告”级别,人类向着1.5摄氏度升温的危险临界点越滑越快。对于包括这五个国家在内的气候脆弱国家而言,该信号意味着更棘手的经济发展问题和更急迫的生存困境改善,他们在应对气候危机的同时,几乎无法腾出精力、财力、物力、人力来发展经济,引领自己的国民走出贫困。
    而中国在这些方面有着气候脆弱国家可以借鉴的丰富经验。对话需要开始,分享需要加强。中国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时的平等心态,更不是做惯了傲慢“救世主”的西方国家容易学习的。
    今年,中国的河南省和山西省接连遭受了洪灾,孟加拉国政府和菲律宾政府感同身受,两国媒体也对灾情进行了持续关注。那么,中国是不是也算一个气候脆弱国家呢?依照受影响人口数量来看当然算,而这就使得中国比发达国家更能体会与气候脆弱国家的同舟共济,也为彼此在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领域的紧密合作、共克时艰打下更加合理、坚实且平等双向的基础。
    除了在能源转型领域的合作,气候脆弱国家在提高公众认知、奠定民间支持基础、发展应急机制、政府部门和企业及民间机构的协调等公众动员方面,同样有着可以分享的经验。这些国家的总人口达14亿,和中国人口相当,他们国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样能够给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中国提供借鉴。
    埃塞俄比亚是世界最易遭受旱灾的地区之一,荒漠化、病虫害和日益不稳定的降雨对粮食安全、自然环境恶化以及公众健康都提出了挑战。加纳是非洲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虽在减贫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还有一半人口靠天吃饭,即使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与中国的沿海类似,人口、工业和电力设施密集,却直面海平面上升、洪涝、介水传染病和高温天气的威胁。而卢旺达的农业和水力发电无法应对更为猛烈频繁的降雨,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疟疾等传染病的发病率也在因气候变化而急剧上升。在菲律宾,气候变化的影响既包括短期让居民猝不及防的肆虐台风,也包括海平面上升这样长期日益逼近1.1亿人口的生存挑战。菲律宾周边的海平面正以两倍于全球的速度上升,海水倒灌污染了农业和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使土地进一步盐碱化,而愈发频繁的极端天气也让扶贫变得更难,却让返贫变得日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以数字手段探讨数字发展
下一篇:中国驻东盟大使:《面向未来,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