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二部 > 动态资讯 > 正文

负责气候政策、明智能源投资——西方应效仿中国

发布时间:2021-10-22 10:42:09 文章来源:半岛新闻网站


    上个月,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世界领导人面前承诺,中国“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这一决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步,将促进全球金融与人类共同的气候和发展目标保持一致,也有助于开启私营部门煤电撤资的势头。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两大全球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逐步加大了能源和基础设施公共融资的力度,填补了重大金融缺口,促进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在波士顿大学的全球发展政策中心,我们对中国的海外发展资助——尤其是能源行业的资助,做了追踪并建立数据库。根据我们的研究,这两家银行在2008年至2019年间向其他国家提供的金融服务超4600亿美元,与世界银行同期的资助大致相当。
    我们的估算同时显示,在2007年至2016年间,中国政策性银行向境外提供的能源融资约为1970亿美元,几乎与西方主要多边开发银行加在一起的融资总额相当。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合作,我们也发现中国对能源发电项目的资助,相当于全球十大多边开发银行能源资助中的42%。

    虽然中国满足了这些国家以加强基础设施促经济增长的融资缺口,但这些资金,尤其在能源领域的投资,集中在了碳密集型的行业。热带森林中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主导着中国的能源融资。这类融资对全球的气候、公共卫生和生物多样性构成风险。

    在2015年《巴黎协定》签署前后,大多数的多边开发银行开始逐步退出海外的煤炭融资。在2021年5月,七国集团共同“承诺采取具体步骤,到2021年底彻底停止对无减排的国际煤电提供新的政府直接支持。”
    接着就有了中国今年9月的这一宣布。最初,有人担心这一宣布的措辞似乎不如七国集团承诺更为清楚。一些人想知道,承诺不“新建”煤电项目是否真的指向煤炭融资。
    然而,在习近平主席的联大发言后不久,中国银行就宣布今年将停止为海外煤矿和煤电融资。仅此一举,中国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七国集团(G7)的承诺力度,用实际动作说话,将赛场扩大到了商业和私营部门。
    在2013 年至 2019年间,中国以外地区的新增煤电装机容量的 80% 以上来自非中国实体的资助。全球煤炭行业最大的贷款机构包括了日本的瑞穗金融和三井住友集团,和美国的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在最近的这份承诺之前,中国银行曾经也在全球煤炭行业最大贷款机构之列。

    现在,主要各国政府都以身作则,对(公共资金进入)海外煤电下了禁令,而中国银行此次加入进来,开启了更多私营部门跟进的时期。私营金融机构如果不撤出煤炭融资,我们的全球气候和发展目标也将无从实现。

    向前看,当下有两件事情不容迟疑。首先,西方必须向自己的私营部门施加压力,要求其同样淘汰煤炭。第二,全球的大型金融机构不只要关掉煤电的“水龙头”,他们更需要将能源资金的主体转向风能和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一些国家对能源的需求切切实实,中国和西方均不应简单一刀切断。他们应该做的,是用对风能和太阳能的支持,来取代煤炭金融。中国在这两个行业都是领头羊。

    我们在近期的一篇论文曾谈到,根据各国自主贡献中提到的发展计划,发展中国家的能源需求蕴含着1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机会。鉴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主导地位及其政策性银行的实力,如果中国将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资本、技术和知识向这些国家的能源发展计划倾斜,它就能帮助所有发展中国家飞速扩大绿色能源的普及。

    此举将不仅是负责的气候政策,也是明智的银行投资。西方应该效仿。

 

作者:凯文•P•加拉格尔,波士顿大学全球发展政策中心主任教授。

 

图片

 

原文最初发表于10月13日半岛新闻网站,题目为:China’s global climate change challenge to the West。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1300MWh! 华为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
下一篇:智库报告:《提升COP26气候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