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二部 > 动态资讯 > 正文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LNG发展解析

发布时间:2020-03-09 09:49:49 文章来源: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


    企业步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有效拓展和延伸其业务范畴,选择恰如其分的市场切入点尤为必要和重要。天然气作为国家发展的主体能源之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性作用,精准分析研究中海油LNG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本文以中海油为样本,紧密结合我会资源以及平台优势,着重对会员企业现况、“走出去”发展布局、业态取向和业务增长进行分析研判,同时提出参考性建议。
一、中海油发展与研究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成立于1982年,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经过30多年的企业改革与发展,已经发展成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业务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化能源公司,形成了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5大业务板块,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在2019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3位、2019年《石油情报周刊》杂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中位列第31位,在2018年底的穆迪评级为A1、标普评级为A+,展望均为稳定。
    深入分析研究中海油现况,对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非常必要。一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方向和“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有利于经略海洋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二是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挖天然气产业新机会,强化核心竞争力和品牌效应;三是符合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趋势,推进天然气产业高速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提高产业效率;四是整合中海油内部资源和优势力量,通过“轻资产、重技术、重服务”运作方式,做大做强天然气(LNG)产值和资金流,增加和打造新经济增长点;五是对于我会来讲,会员企业是健康有序发展的原动力,也是组织结构体系的重要分量,更是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核心要素,做实高质量会员服务工作至关重要。
二、海外业务布局
    目前,中海油海外油气资源约占其核心资产的40%,业务遍及6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印尼,澳大利亚、伊拉克、尼日利亚、乌干达、英国北海,美国(包括墨西哥湾)、加拿大、阿根廷等主要产油区建立了生产基地。
    (一)收购“尼克森”公司。2013年,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一举成为中国企业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收购,由此增加油气储量约30%、产量增加约20%,将使中海油进入英国北海等油气资源丰富地区和部分页岩气盆地,进一步加强在加拿大油砂、墨西哥湾、尼日利亚深海地区的优势,使海外油气产业布局更加均衡、资源基础更加厚实。        (二)收购“东固”项目权益。2003年中海油收购了东固项目的部分权益,2004年增加权益比例,项目包括6个海上气田和一期生产设施的2座平台、1个LNG液化厂。从2009年开始后的25年里,印尼每年将供应260万吨液化天然气,约合36亿立方米,这批天然气主要供应福州和厦门等5个沿海城市、3个电厂使用,极大缓解了用气紧张局面。
      (三)收购“西北大陆架”项目权益。中海油于2004年12月,完成了对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权益的收购。在中国液化天然气合资公司中获得25%的权益。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是该合作伙伴间的合资项目,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国内最大的资源类项目。收购完成后,项目合作伙伴包括:中海油西北大陆架公司、BHP柏灵顿(西北大陆架)石油公司、BP澳大利亚开发公司、雪佛龙德士古澳大利亚公司、日本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公司、壳牌(澳大利亚)开发公司和伍德赛德能源公司。该公司是在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内新组建的合资公司。根据协议,中海油还获得了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的部分生产许可证、租赁证及勘探许可证约5.3的权益,同时公司还享有未来已探明储量之外的勘探参与权,与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的合作伙伴目前已签订为期25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合同,于2006年起向位于广东的中国第一个液化气接收终端供应液化天然气。
三、国内市场布局
    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19座LNG接收站,中海油占了10座,在国内该领域一直处于领跑地位,还包括广州大鹏、广西防城港、浙江宁波、福建莆田LNG接收站等,同时计划新建2座接收站(漳州、江苏)、扩建4座接收站(天津、浙江、福建、上海)、规划建设3座新接收站(龙口、烟台、唐山),还将搭建LNG接收站共享、共用平台,统一向第三方提供接收站窗口和中间环节服务,形成地下和地上天然气供应全网络化。
四、国际天然气发展走势
    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对清洁能源天然气需求的增加,LNG业务收入增长迅猛,近年来增速已放缓企稳,毛利率仍保持较高水平,收益相对稳定。根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由2015年的5.9%提高到2020年的10%。我国天然气消费量高速增长,2018年增速达16%,带来公司LNG运输业务收入爆发式增长,2019年上半年达55%以上。我国LNG进口量为2849.5万吨,同比增长19.4%,LNG板块营业收入6.53亿元,同比增加27.33%,增速有所放缓但依然强劲,贡献税前利润计人民币2.86亿元,同比提高38.60%。见2016-2019(上半年)中国LNG进口量及增速趋势图。

    据海关总署数据,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之一。2018年,中国进口LNG 5378万吨,同比增长41.2%,其中,中国进口LNG占到天然气供应总量的53%,国产气和管道进口气的占比分别为26%和21%。从中国天然气消费行业看,工业、民用与商业占比最重,分别为44%和38%。其次是电力和交通,分别占到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1%和7%。
五、我国天然气政策导向
    为了鼓励引导和规范天然气开发及推广及利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相继出台天然气发展的若干文件,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天然气利用和管理工作。在我国境内所有从事天然气利用的均应遵循本政策规定,政策所指天然气是国产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煤矿瓦斯)、煤制气、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LNG)等。
    从2015年至2018年9月5日,先后24份与天然气密切相关的政策性文件(含2012年《天然气利用政策》)出台,旨在梳理国家天然气体制改革基本思路和演变路径,尝试预测后续政策走向和改革方向,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六、中海油战略发展规划
    天然气已成为我国主体能源之一,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进程中,天然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280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超过17%。按照“2030年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达到15%”的目标,届时我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将达600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LNG已经成为我国天然气供应的重要来源,沿海地区的主力气源和重要调峰气源,在天然气供应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作为全球第二大LNG进口国,我国已建成接收站21座,年接收能力超8000万吨,累计进口LNG达2.3亿吨,为全球LNG行业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随着全球能源向低碳转型发展以及天然气开采和利用技术的进步,各大油气公司纷纷加大天然气的投资力度,发展战略逐步向天然气业务倾斜。受益于北美页岩气革命,美国已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已投产和在建LNG出口产能巨大,大幅增加了全球天然气供应能力。同时俄罗斯、澳大利亚、中东等LNG出口项目纷纷上马。未来全球LNG供应是充足的,LNG产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中海油作为全球第三大LNG进口商,将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和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建立稳定的LNG资源供应,推进LNG接收站建设。在天然气进口方面,中海油努力拓展LNG进口来源多元化,2018年,中海油进口LNG超过2600万吨,资源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30年天然气占比达到50%,将建成LNG接收站达15-17座,年接收处理能力超过8000万吨。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LNG接收站开放和共享共建模式,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让更多企业和主体参与到LNG产业链各环节,大力推广LNG重卡、船舶加注业务,积极推广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中海油积极布局国内和外海勘探,将持续加大投资勘探成本。
在国内方面,秉承价值勘探理念,坚持寻找大中型油田勘探思路;推动油气并举,加大天然气开采力度;加强新区新领域探索,持续拓展空间;新建并扩建沿海LNG接收站,增储加产。在海外方面,围绕战略核心区,聚焦大中型项目;践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国际油气领域合作,积极获取优质区块。
七、中海油天然气SWOT分析
机会
O
经济能源环境发展 威胁
T
潜在竞争者风险
天然气价格综合竞争力持续回升 协议(合同)类别属性风险
天然气利好政策持续颁布 替代能源的威胁
开采技术提升带来发展机会  不可抗力
国内天然气市场需求量持续增长  
优势
S
LNG船运服务技术优势 劣势
W
资源劣势
企业互补优势 市场竞争力劣势
“中海油”品牌优势 中海油业务分散劣势
 
八、发挥平台资源优势助力会员企业发展
    发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是我会的重要职能和社会责任,也代表着会员企业的实际利益,我们应积极提供相关服务,做好境内外投资信息咨询和投资政策引导,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高质量发展。
   (一)LNG船运加注业务。积极推动小型LNG运输加注船投产,与内河及沿海LNG接收站、加注站签租赁合同,以及培育挖掘自身LNG动力船市场,力争在2025年左右成为国内沿海及内河LNG运输及加注业务最具竞争力的船运服务商。
   (二)工程建设业务目标。以主动投资或合资入股方式获得LNG接收站、天然气管道所有权,扩充天然气产业深度。承接大型接收站、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业务,力争在2025年左右成为完成天然气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技术储备,挖掘LNG接收站、天然气管道投资目标,提出合理的进入或建设方案。
   (三)设备制造目标。配合各省市城市燃气公司,沿海接收站等,完成气化器、多规格低温或薄膜路上储罐、过驳装置等设备制造,完成天然气管道、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配套设备制造研发和技术储备。
   (四)资源开发目标。在深化现有气田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区块,力争2025年实现煤层气边际气田LNG液化撬方案实施,开拓页岩气、伴生气进入策略,优化并完成FLNG设备前期可行性研究。
   (五)销售业务目标。2025年挖掘海油集团炼化用户天然气利用项目,并为用户建设天然气管道和气化装置,开发LNG点供用户,完成基地天然气利用项目改造,开发于与完成多能互补利用项目建设。
九、实施策略及路径
    我会应借助论坛等活动平台,为海内外企业和从业人士提供沟通交流和收集行业信息机会,助推LNG事业再上层楼。
  (一)筹办第三届中澳LNG国际合作论坛。在前两届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之上,本届论坛拟于10月7日在西澳大利亚州佩斯举办,拟邀请西澳洲联邦政府官员、中国住佩斯总领馆官员和澳大利亚伍德赛德、西北大陆架,以及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众多国际石油公司、设备服务商、律师事务所及专业咨询机构参与。会议期间,将由中澳政府官员解读最新油气行业政策,中澳企业家代表将推介最新项目信息,供与会者参考和洽谈。
  (二)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提供优质项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指导下,积极配合相关业务司局对全球19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在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基础上,陆续开启中国与柬埔寨、菲律宾、孟加拉国等双边合作,我会积极协调国家部委、国外驻华使馆及国外投资促进机构,通过甄选优质项目和企业资质全方位评估,形成双边产能合作项目清单。针对于中海油发展目标及业务方向,可将产能合作框架内的国别油气区块项目、LNG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储罐建设等项目精准对接,从提供项目信息角度服务于会员企业
  (三)提供项目咨询服务。针对已有项目和投资情况,可与中海油签订项目咨询合同,提供项目研究报告或市场分析报告等专业咨询文本。一是从项目需求出发,对财务、业务数据进行总量分析,为投资方提供决策依据,增加企业海外油气项目运营效率。二是确定项目重点,合理配置项目资源。根据被项目特点,通过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合理确定分析重点,协助分析人员作出正确的项目决策,最大化降低运营和决策风险。三是总结经验,建立模型。通过选取指标和不同分析事项建立模型,将主观经验与为客观分析相结合,从而模拟出具有指导意义的量化分析指标并形成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指导项目实践,助推项目成功落地。
  (四)积极寻找项目合作方。在我会注册的会员单位上百余家,从企业属性上看约85%是央企和国有企业,从行业角度看约80%从属能源行业,石油天然气领域占比较大。针对此特点,可为中海油项目建设、招标推荐资质优良、信用可靠的上、中、下游合作企业。一是在会员企业“资源池”中将上游勘探开发类企业如中石油、中石化、振华石油、新疆广汇等企业与中海油项目捆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形成合力,探明区块开采的可能性,解决上游勘探开发资金成本高额问题。在下游产业链中,可充分调动众多地方油气企业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下游产品的分销及运输,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调动其积极性,参与将地方LNG接收站、储气设备建设,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盘活地方经济。二是可采取央企国企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模式,将资质优良中小型民营油气企业作为中海油执行大型LNG项目的合作方和分包商,亦可将部分资源和项目合理分配至这些企业,在项目管理得当且合理的前提下,不仅提升项目建设运营的效率、缩小投资成本,而且可避免我国民营企业参与大型项目建设抗风险能力弱的弊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盘活地方民营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五)助力企业品牌建设。中海油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LNG进口商和世界知名国际能源公司,应更加关注自身品牌建设,持续打造优秀企业形象。我会作为“国字号”社团组织,可积极配合会员企业参与公益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社会口碑。例如在与我会紧密合作的贵州、云南区域内,共同搭建精准扶贫桥梁和提供扶贫目标,会同企业党组织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捐物,携手打赢脱贫攻坚战。(国际合作部王勃供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河钢集团产能“走出去”浅析
下一篇:浅谈会员服务